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

传统手工艺中,文物保护囊匣的发展历史

浏览量:557次

囊匣是我国传统手工艺,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,经过不断技术改进和经验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专业包装技术。清代囊匣多以楠木、红木等木材为壳体,以后逐渐发展为纸板和天然纤维织物为主导材料。

有需要才能有规模化产生。清代国内一些大中城市有囊匣店铺,京城更是如此,尤其是宫廷造办处还从各地选拔囊匣专业的名手到皇家御作坊供职。

文物保护囊匣(素材源自网络)

据养心殿造办处的史料记载:匣作是宫廷造办处众多作坊中,不可缺少的一个专业。在雍正时期各作人名中有匣匠程继儒、连应龙、达子的记录,这三人都是囊匣专业的名手。他们从雍正元年至十三年所做活计都有年份和量的记载。如雍正元年,“匣作:做合牌掀盖锦匣三十个、笔砚匣二十二个、黄绫匣三个、锦匣二个、杉木套匣八个、锦袱十七个、黄绢匣四个、黄布匣五个。”“雍正二年正月初四日总管太监张起麟传旨:着做博古书格二个,钦此。于正月二十四做得合牌百事件书格样一件,怡亲王呈览。奉旨:照样准做。钦此。于十月二十八日做紫檀木博古书格二个呈进讫。磁胎烧金珐琅有盖靶碗六件配匣,又六件。本年活讲还有做匣二百件”等等(朱家溍《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》**辑)。

到了乾隆年间,工艺美术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出现非常的繁荣时期。匣作人员的活计就更忙了。清代宫廷包装追求高贵典雅,讲究形式与内容的**结合,迎合皇家标准与情趣,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囊匣。造办处各作高水平的传统手工艺就这样一代传一代地延续、发展。

至了20世纪二、三十年代,京城的牙雕、玉雕、景泰蓝、金银饰品开始进入一个发展时期,从而促进了锦匣业的发展。商业锦匣会员店铺大小有五十家,多设在前门外廊房二条、三条、琉璃厂和东四、隆福寺一带。

锦匣铺的营业,虽然也有门市零售,应散客定货,但多数是承接古董铺、挂货铺、金店、首饰楼和钟表店等批量订货。古瓷器、青铜器、钱币、玉器、翠钻、手表放入制作精美的锦匣中,既能起到保护作用,又能在商业活动中抬高商品身价。

此后,北京百业凋敝,锦匣铺大多关闭。新中国成立后,残存下来的锦匣铺组织成立了“北京锦匣合作社”,后改为“北京市锦匣厂”,各大博物馆都设有制作锦匣的机构。

1954年后,故宫博物院着手扩充修整组,先后从上海、北京等地招收一批书画、铜器、漆器、木雕、镶嵌等修复技术人员,充实了修整组的力量,同时,又从院内选调一批青年职工,在老技术人员的培养带领下,学习文物修复技术,初步形成了一支包括书画、铜器、漆器、钟表、木雕、镶嵌等文物修复与囊匣制作的数十人的多工种专业技术队伍。

京城匣作名手王进修、赵绩明二位老艺人就是那时来到故宫博物院。在几十年兢兢业业的工作中,二人将自己的一身技术投入到工作中,为故宫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囊匣技术人员。通过几期故宫博物院匣作培训班,又为全国各大博物馆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。他们回到各自岗位上,大多数已是此业的领头人,带领一批年轻人为本馆藏品制作囊匣,保护文物。

无论是昔日的宫廷造办处,还是今天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,囊匣的制作理念总是围绕着如何制作一个安全而美观的外饰包装,使历代存世的文物及各种工艺品得到更好地保护。


[声明]本网转载网络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故此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您的相关内容发至此邮箱【285878439@qq.com】,我们在确认后,会立即删除,保证您的版权。